过去的人,尤其是 Baby Boomer 世代,成长环境远不如今天舒适。他们面对的是真实的困境:经济不稳定、教育资源有限、家庭负担沉重。那一代人没有选择逃避,而是必须想办法挺过去。他们习惯了把挫折当成必经之路,把失败当成经验积累。很多人从小就知道,跌倒了要自己爬起来,没有人会永远帮你兜底。
今天的社会不同了。物质与科技的发展让我们更富裕、更便利,父母和学校倾向于替孩子清除障碍,减少他们面对风险的机会。于是,许多人反而把“不舒服”看成伤害,把小小的压力当成无法承受的打击。社会越进步,人却越脆弱。这就是“脆弱神话”:相信所有困难都会损害自己,而不是让自己更强。
事实上,人类并不是这样脆弱的。正如思想家 Nassim Nicholas Taleb 在他的著作《Antifragile》中提出的:-
“人类的本性并不是脆弱,而是反脆弱(Antifragility)。 脆弱的东西一旦受到压力就会毁坏;坚强的东西在压力下也许能挺住;而“反脆弱”的东西,却能在压力与挑战之下变得更强大。”
这是一个真实存在的事实,而不是抽象的比喻。我们的人体和心理系统都证明了这一点。肌肉需要阻力训练才能生长,如果长时间不使用,就会萎缩。
免疫系统需要细菌和病毒的刺激才能成熟,如果从小生活在过度无菌的环境,反而容易过敏和生病。
心理韧性也是一样,如果不经历批评、失败和痛苦,就无法建立真正的承受力。
过去的 Baby Boomer 世代就是这种反脆弱性的最佳证明。
他们在环境艰难的年代成长,却培养了面对风险与困难的力量。他们就像火焰,遇到风反而燃烧得更旺。
而今天许多人被过度保护,养成像蜡烛一样的心态,一点风吹草动就会熄灭。Taleb 用一句形象的话来形容:“风能吹熄蜡烛,但也能点旺火焰。”
人类并不会因为困难而被摧毁,相反,只有在经历困难时,才能真正成长。认为“凡是困难都会让我受伤”才是错误的概念。
事实是,人类与许多系统一样,天生需要挑战和压力来进化。所有的卡通片也都会呈现这些情节,那就是我们要强大,就需要越战越勇。
现实生活中的故事比比皆是。过去有人为了上学,每天走几公里的路,即使风雨也不间断;有人年轻时打几份工,同时还坚持学习技能养活家庭。这些经历没有摧毁他们,反而锻炼了他们,让他们在后来的生活中更能承受风浪。这不是个别现象,而是人类“反脆弱”本性的自然展现。
相比之下,现代的人一旦面对负面评论或一点小挫折,就可能陷入情绪困境。不是因为他们天生脆弱,而是因为环境过度保护,让他们没有机会去唤醒自己与生俱来的反脆弱性。于是,他们在舒适的环境里反而逐渐失去了抵抗力。
所以,真正的危险并不是挫折和痛苦本身,而是我们误以为“挫折会摧毁我们”,于是选择逃避、拒绝挑战的错误思维。这样做,等于违背了我们人类最根本的本性。
Taleb 强调过:人类、孩子、甚至社会系统,都是反脆弱的。
当我们剥夺了它们面对风险的机会,就是在剥夺它们成长的能力。
因此,Baby Boomer 的经历提醒了我们一个道理:不要试图为孩子清除所有障碍,而是要让他们在小风小雨中锻炼。社会的进步不该让人更脆弱,而应该让人更勇敢。因为生命的真相就是如此,因为我们天生是火焰,而不是蜡烛。
新山律师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