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5日星期二

《很炽热的太阳》

最近的天气实在炽热,虽然我并没有特别去查阅气象报告,但只要走出门,就能明确感受到我们居住的地区,气温早已不同往昔。

以前一下雨,空气中会透出一丝凉意;而现在,即使刚下完雨,短短半小时后,那股炽热又悄然卷土重来,仿佛雨只是稍微洗了一下地,却没带来半分清凉。

要如何形容这份炽热呢?
就像坐在桑拿室里,不需要动,也没有阳光直射,风扇明明开着,但身体依然莫名其妙地开始冒汗、流汗。热,不只是温度的数字,更是身体与情绪上的煎熬。

冷气成了唯一解热的工具,可问题是,我们人总不能永远躲在冷气房里生活。更何况,这种对冷气的依赖,又是否是一种“恶性循环”?

环顾四周,城市开发日新月异,高楼大厦不断崛起,欣欣向荣看似是一件好事,但也好像无形中推高了周围的气温。

有一项研究指出:

“我们发现砍伐森林会使当地温度上升多达 4.5°C,甚至能让距离多达 6公里 的未受干扰森林也出现温度升高的现象。”

我们真的要继续用冷气来对抗热气,还是该开始正视树木大量被砍伐所带来的深层影响?

生态学家 Marc Bekoff 曾说过一句耐人寻味的话:

“Humans are a part of nature, not apart from nature.”

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而不是脱离自然的存在。

也许,我们早已太过迷恋物质生活、追逐经济发展与财富。

高楼、工厂、购物中心、豪车与房产——这些象征“成功”的事物,我们拼命追求,以为拥有越多就越幸福。我们建得更高、挖得更深、砍得更快,但却很少停下脚步,问自己:这一切的背后,我们牺牲了什么?

我们牺牲了森林,牺牲了清新的空气,牺牲了河流的清澈,牺牲了孩子未来可以奔跑的大地。

我们牺牲了对自然的敬畏,也牺牲了对“足够就好”的理解。

在这个“发展至上”的社会,我们很少再提“节制”这两个字。反而是“越多越好”“越快越好”“越高越好”,成了主旋律。

但这一切的代价,我们承担得起吗?

气温年年升高,极端天气频发,热浪、干旱、暴雨早已不再是遥远国度的新闻,而是我们身边的日常。

当冷气无法降温、当土地无法耕种、当水源无法饮用、当孩子们的未来被逼生活在一个“人工维持”的世界里,我们还能说,这一切是值得的吗?

也许,是时候放慢脚步,重新思考什么才是“真正的发展”

也许,是时候停止问“还能赚多少”,转而问一句:“我们的地球,还能承受多少?”

新山律师

1 条评论:

匿名 说...

此文不能沉,必须发扬光大。

YOUR ENQUIRY

名称

电子邮件 *

消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