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5日星期二

如何斩断原生家庭的魔咒?

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小时候,父母经常在我们面前诉苦,说他们的生活有多么不容易。

“我们家这么穷,你就不能省着点?”
“要不是为了你,我早离婚了。”
“我这辈子太苦了,都是为了你。”

听到这些话,你是不是会觉得很愧疚?觉得自己是不是应该做点什么来回报父母?但你有没有想过,这些苦难本来就不是你的责任,你根本无法“拯救”父母。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如何真正斩断原生家庭的魔咒?

第一,父母向孩子诉苦,让其身的痛苦转移到孩子身上

许多父母习惯对孩子诉苦,比如:

抱怨生活太难:“我一辈子都这么辛苦,你怎么就不懂事?”

强调自己很穷:“你买这个太浪费了,我们家没钱!”

把自己的婚姻问题甩给孩子:“要不是为了你,我早就跟你爸(妈)离婚了。”

这些话的潜台词是什么?—— 让孩子感到亏欠,从而主动牺牲自己来补偿父母。

但现实是,孩子根本解决不了这些问题!

你没办法让家庭突然变得富裕。

你无法改变父母的婚姻状况。

你更无法替父母承受他们自己的人生苦难。

当父母反复诉苦,孩子很容易形成【拯救者心理】总想着去弥补父母的痛苦,但最终只会让自己越来越累,甚至影响自己未来的生活。

真正的孝顺,不是让自己痛苦,而是让自己活得幸福。

第二,大人必须要认识,孩子无法真正拯救父母的困境

有些人长大后,依然背负着拯救父母的责任感:

比如赚钱了,第一时间想着给父母花,却不敢给自己买喜欢的东西。

谈恋爱了,害怕父母不喜欢对方,宁愿牺牲自己的幸福。

即使父母做错了事,也不敢反抗,总是顺从他们的安排。

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你的牺牲真的能让父母过得更好吗?

很多时候,孩子不断地妥协,只会让父母的要求越来越多,而自己却越来越不快乐,甚至影响到自己的婚姻、事业和心理健康。

所以,最好的做法是什么?
✅ 理解父母的痛苦,但不要让自己成为他们的“救命稻草”。
✅ 学会保护自己,建立清晰的心理界限。
✅ 你的责任是过好自己的人生,而不是解决父母的问题。

第三,如何真正“斩断”原生家庭的魔咒?

1. 区分“自己的责任”和“父母的责任”

你的责任:过好自己的人生,成为一个独立的人。

父母的责任:他们的人生由他们自己负责,你不需要承担。

2. 拒绝“情感绑架”

当父母说:“我这么辛苦,你还不听话?”

✅ 正确回应:“我很感激你的付出,但这并不代表我要放弃自己的人生。”

3. 建立自己的价值观

不要让父母的苦难定义你的生活。

你可以选择自己的道路,不必重复上一代的痛苦。

第四,真正的孝顺,是活出自己的人生

很多人认为孝顺就是顺从父母,为父母付出一切。但真正的孝顺并不是牺牲自己,而是先把自己活明白。

你的人生不应该被原生家庭的痛苦所束缚,而是应该有自己的目标和方向。

当你活得幸福、独立,才是真正对家庭最好的回报。

写在最后

你不需要拯救父母,你唯一要做的,就是成为你自己。

如果你正在经历这种困境,记住一句话:你的责任是活出自己的人生,而不是替父母完成他们的人生遗憾。

关系是一门深奥的学问,不要到最后苦了自己,让自己成为讨好人的大傻瓜

若有任何法律的疑问,记得我们是
新山律师
William Florence & Partners

2025年3月23日星期日

痛苦与磨炼:NVIDIA创办人黄仁勋对成功的深刻见解

在这个重视学历、智商与即时成功的时代,鲜少有领导者敢直面一个不太讨喜的真相:韧性,比天赋更重要。

NVIDIA创办人兼CEO黄仁勋就不避讳地揭示了这个道理。他曾在公开演讲中坦言:
"People with high expectations have very low resilience—and unfortunately, resilience matters in success."

(“那些有着高期待的人,往往韧性极低——而不幸的是,成功真正需要的是韧性。”)

这句话直击要害。许多优秀的学生、专业人士,可能从小在优渥环境中长大,父母、师长为他们铺好了顺畅的道路,结果反而缺乏了面对挫折、磨炼意志的机会。然而,黄仁勋的观点远不止此,他甚至直言不讳地说:

"To this day, I use the phrase 'pain and suffering' inside our company with great glee...because you want to train, you want to refine the character of your company. You want greatness out of them, and greatness is not intelligence. Greatness comes from character, and character is formed out of people who suffered."

(“直到今天,我依然会在公司里高兴地用‘痛苦与磨炼’这个词……因为你想要训练他们,想要磨练公司的性格。你希望他们变得伟大,而伟大并非来自聪明才智,伟大源自品格,而品格是被痛苦磨砺过的人身上形成的。”)

这番话道出了一个被许多人忽略的事实:真正的成功并非来自于顺境中的安逸,而是从困境中被打磨出来的坚持与韧性。

黄仁勋并不是提倡“受苦主义”,而是看透了成功背后的本质。一个没有经历过失败、挫折与痛苦的人,很容易在真正的挑战来临时一蹶不振。反之,那些在风雨中坚持下来的人,往往拥有无法动摇的意志力。

正如他所说:
"If I could wish upon you...I wish upon you ample doses of pain and suffering."
(“如果我可以为你许个愿……我愿你经历大量的痛苦与磨炼。”)

这听起来似乎有点冷酷,尤其对那些习惯一帆风顺的年轻人来说。但这句话背后真正的温度是:只有经历过苦难,你才会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力量。

无论是在学业上遇到困难、职场上被拒绝,还是创业中屡屡碰壁,请记住:
这些都不是阻碍你成功的障碍,而是你塑造品格、锻造韧性的磨刀石。

黄仁勋亲自走过这样一条路,他的经历告诉我们:
“Greatness is not intelligence. Greatness comes from character, and character is formed out of people who suffered.”

(“伟大不是来自聪明才智,伟大来自品格,而品格来源于曾经受过苦的人。”)
所以,不必害怕失败,不必逃避痛苦。每一次跌倒,都是你走向真正成功的必经之路。

以上文章是来自黄仁勋在Standford University的分享

存真(child-like) vs 幼稚(childish)

在人生的旅程中,我们必须学会掌握一个重要的平衡,那就是既要保持纯真 (child-like),又要避免变得幼稚 (child-ish)。这两个词看似相似,但它们的含义却截然不同。理解这其中的差别,将彻底改变你面对成长、挑战与人际关系的方式。


纯真 (child-like) 是指怀着一种好奇心、开放心态和对世界的惊叹感来体验生活。它意味着用一双清澈的眼睛看待世界,心中没有愤世嫉俗或苦毒。一个拥有天真纯真心态的人通常会:


A) 渴望学习

B) 容易原谅并放下

C) 对生活中的小事感到惊喜

D) 谦卑地承认自己还有很多需要学习


这种态度能让我们始终保持新鲜感,内心轻盈,无论年龄多大。它让我们不断自我更新,勇敢接受新观点,乐观适应生活的变化。事实上,纯真 (child-like) 的人永远愿意保持可教性——愿意探索、愿意跌倒再重新站起来。


而另一方面,幼稚 (child-ish) 的心态则根植于自我为中心、情绪不成熟与自怜。这是那个在你耳边说:


A) “我想要,现在就要。”

B) “这不公平,我要发脾气。”

C) “事情不如意,我就放弃。”

D) “我出生的家庭不好,我注定不会成功。”


幼稚 (child-ish) 的心态让我们责怪别人,轻易放弃,并沉溺于怨怼之中。它看待人生的方式,是一张永远不满意的清单。


纯真与成熟并存的力量

成长的秘诀在于明白:你可以,也应该同时拥有天真纯真 (child-like) 的心态与成熟稳重的品格。


成熟意味着:


A) 承担责任

B) 自律

C) 认清生活并不总是公平,但仍然坚持前行

D) 选择成长而非找借口


当你将成熟与天真纯真结合时,你将变得无可阻挡。你会在磨练中不失善良,在探索中保持定力,在希望中不失理智。


每天,我们都会面临一个选择:


A) 我们是用一颗开放的心走进世界,准备被惊喜、被教导、被成长?

B) 还是让挫折把我们变成愤怒、沮丧的自己?


苦毒往往源自于 幼稚 (child-ish) 的声音总盯着谁对不起我,事情哪里不如意,或者自己缺乏了什么。而拥有 天真 (child-like) 心态的人懂得如何释怀,原谅,并轻装前行。


所以下次当生活不顺时,问问自己:


A) 我是在用天真 (child-like) 的方式回应,好奇、开放、愿意学习?

B) 还是陷入了幼稚 (child-ish) 的反应,觉得世界欠我,开始埋怨放弃?


选择好奇心,而不是苦毒。选择学习,而不是抱怨。选择做一个 天真纯真 (child-like) 而成熟的人。


你会发现,世界因此变得更美好、更精彩。


有任何法律疑问,记得我们是新山律师William Florence & Partners

当产业变成消费品:人口下降下的房产困境




亚洲国家,尤其是以黄皮肤为主的国家,正面临一个严峻的问题——人口下降。

房产的核心价值建立在人口需求之上。二十年前,学生挤破头去考大学,因为亲戚朋友在过年时的比较,营造出“必须上大学”的氛围。更早之前,我们的父母拼命督促我们买房,因为他们成长于兄弟姐妹众多的年代,几个孩子挤在一间小房里生活,环境的压力促使他们刻苦耐劳,并不断告诫我们要努力读书、做好财务规划,以免重蹈他们的覆辙。

然而,时间推移,房价攀升,而现代人崇尚个人主义、极简主义。交通发达、信息透明,人们逐渐意识到结婚生子的沉重代价,再加上“预防”思维根深蒂固,导致生育率断崖式下降。房价越来越高,但购买力却无法跟上,房子逐渐变成了一种昂贵却不再被视为“必需品”的消费品。财富的创造方式也在多元化,房产已不再是唯一的致富手段。

当高房价与人们的购买能力、消费观念形成不对称局面,许多房产持有者开始感到被产业“套牢”,甚至质疑当初的决定。但买房到底是不是一件好事?本质上,产业仍然具备长期价值,只是它的未来取决于下一代如何看待房产的意义。

如果一个人能力有限、生活无忧,缺乏突破的动力,最终也很难真正驾驭资产的增长。或许现在你还未察觉这个问题,但五年后,它可能会成为摆在每个人面前的现实困境。

如果您对房产有疑问,欢迎咨询 新山律师事务所 William Florence & Partners。

幸福并非属于任何人



                    【新山律师版权所有】

清明节,我们站在一座座墓碑前,祭拜已逝的亲人。那些墓碑上的名字,承载着一个个故事,也映照出过去那个年代人们对婚姻的理解

以往的夫妻,大多认定彼此,无论风雨相伴一生,甚至在生命的终点,也选择长眠在彼此身旁,兑现“生死不离”的承诺。而如今,时代变了,人们看待感情的方式也随之改变。

在婚姻里,幸福或许并不总是轰轰烈烈的浪漫,而是日复一日的平淡相守,是柴米油盐中的心安理得。然而,有些人总觉得伴侣做得不够好,即便物质无忧,也会苛求对方在情感上的付出更多,陪伴更多,甚至牺牲更多。

婚姻的稳定,取决于双方对幸福的共识。如果理念不同,终究难以走到最后。因为当一方无法认可对方的付出,或无法真正感受到幸福,这段关系迟早会走到尽头。

幸福的定义,因人而异

每个人对幸福的定义都不尽相同。有些人认为,幸福意味着:

你要一直守护着我
你要看得起我
你要把你赚的钱全部交给我
你要负责养活整个家庭
你要听我的话
你不能反驳我
你要随时随地向我报备行踪
或者其他

但如果一个人已经尽力给予对方更好的生活,而对方却始终无法感受到这份幸福,那或许说明对方根本不是一个能接受幸福的人。因为,当一个人无法领会你的付出,甚至无法给予同等的回应时,很可能意味着你正处在一段不健康的关系中。

面对这样的情况,可以尝试与对方沟通。然而,如果对方始终不愿调整,那么这段关系或许已经来到了临界点,是时候考虑“下车”了。

并非每个人都值得拥有幸福

幸福,是每个人都渴望追求的东西。但现实是,并非每个人都值得拥有它。

有时候,无论你如何付出,对方都会把一切视为理所当然,甚至更极端地,一点一点地消磨你的精力和心力,让你像一头疲惫不堪的老牛,为这个家不停劳碌,而他(她)却对这一切漠不关心。

如果你有缘读到这篇文章,希望它能让你有所思考,也希望它能帮助你在人生的道路上更清晰地看待幸福的真相。

有任何法律疑问,欢迎咨询
William Florence & Partners
—— 新山律师事务所

2025年2月28日星期五

全球视野下的华裔身份与中国的发展



在昨日的经济研讨会上,讲者的一句话让我深思:“在这个世界上,唯有中国有能力对抗美国。” 

这句话仿佛是一记警钟,让我联想到一个长期存在的事实——为何中国不承认外国华裔的身份?

近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科技创新更是颠覆了许多人的想象。

然而,海外华裔的身份却始终带着一种微妙的距离感。

我们这一代在海外扎根成长,文化、语言、思维方式以及教育背景,早已与中国本土有所不同。

或许,中国的政策始终遵循着某种“人才筛选机制”——正如古代科举制度,唯有最优秀的人才能被召见,最终走入核心决策层。

这种方式,确保了国家的发展始终由最精英的人才推动,使其在全球竞争中占据优势。

而身处海外的华裔,则更多地以“观众”的视角,见证着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崛起。

现实使然,我作为第四代马来西亚华裔,成长于本土,接受的是本地的教育,持有的是马来西亚的公民身份。无论中国如何腾飞,它的成就已然与我无关。

命运的轨迹,往往早在祖辈的选择中悄然定型。人生的本质,便是不断精进,唯有精益求精,才能在时代的洪流中立足,不论身处何方。

2024年11月25日星期一

不要活得太忙



                             【新山律师版权所有】

在华人的世界里,普遍上都认知忙是一个好事,不忙就是一个不好的事


在忙的时候,我们都会答应一些我们过后会后悔的决定。


后悔当初太不认识对方而嫁给对方,因为当时的自己太忙。


后悔当初去签署一些文件,因为当时的自己为钱而忙,导致到自己要面对一堆的法庭程序要回自己的血汗钱。


后悔当初脱口而出的一句话,因为当时的自己没有想太多,后面的后果。


又或者随便答应一些不合理的要求,因为当时的自己太忙,没有时间去整理自己的思维,了解更多后面带来的麻烦。


生活的质量会不会好,取决于当时自己做的决定,也许我们很习惯把自己的时间塞满,而忘记去安静的思考,是否答应对方或者信任对方的决定,是否会让自己后悔莫及,又或者让自己未来要花更多的时间,精力甚至是金钱来为当初的决定做修补。


属于说鬼不可怕,人更可怕,在这个生存游戏里,越忙的人,越是容易被欺骗的受害者,因为这个时候的自己,会在不经意的情况下,做出一些不理智的决定。


人生就是一个旅程,记得要慢慢欣赏里面的过程,我们可以忙,可是记得不要太忙,忙到无法去思考自己的生活。


也记得不要让无心无肺的人围绕在自己的身边,导致到未来要面对的问题是无法收拾哦。


以上是新山律师最近观察到过往法庭案件的心得。


如果你太忙,忙到无法思考要面对的法律疑问,好比产业转让,离婚以及商业文件,记得可以来向我们咨询。


原创William 律师


新山律师事务所 | William Florence & Partners
地址第一办公室, 34-01, Jalan Idaman 2, Taman Larkin Idaman, 80350 Johor Bahru, Johor

电话: 016-788 9176
电邮: william.lim@wfpartners.com.my


YOUR ENQUIRY

名称

电子邮件 *

消息 *